1、亞洲最大公共充電站啟用,規劃建設158根充電樁
北京市又一座大型充電站投入使用,方便廣大電動車車主充電。11月25日,位于西紅門的北京薈聚中心地下停車場的大型公共充電站投入使用,規劃建設158根充電樁,建成后將成為亞洲最大的電動汽車公共充電站,快充慢充數量各占一半。
在薈聚中心地下2層E區,首期的55根充電樁已經投入使用,其中17根快充樁、38根慢充樁。(來源:北京日報)
2、揚州新能源汽車補貼細則出爐,最高補貼15萬
日前,市財政局、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聯合公布了《2016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市級財政補貼細則》。根據相關文件精神,市財政對2016年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以及充電設施建設費用給予補貼。
具體標準為:純電動乘用車最高補助2萬元/輛,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含增程式)最高補助1萬元/輛,純電動客車最高補助15萬/輛,插電式混合動力客車(含增程式)最高補助8萬元/輛。(來源:電動汽車資源網)
3、2020年湖南電動汽車保有量將達到22萬輛
11月25日上午,湖南省新能源產業商會新能源汽車分會在長沙成立,湖南地上鐵新能源汽車應用推廣中心理事長楊霖當選為首任會長。預計到2020年,湖南電動汽車保有量將達到22萬輛。(來源:華聲在線)
4、上海2020年新能源車分時租賃網點將超6000個
上海市交通委鼓勵引導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有序發展,以中心城、新城為重點推進分時租賃網點布局,實現分時租賃網點與公用充電設施網絡的深度融合。目標到2020年,全市分時租賃服務網點超過6000個,純電動車超過20000輛,提供用戶良好使用體驗。
另到2020年本市充電設施將達21萬個,公用充電樁達到2.8萬個。同時推進充電設施互聯互通,完善技術規范,建立全市統一的充電設施公共服務信息平臺。(來源:高工電動車)
5、2025前推多款新車,戴姆勒重資砸純電動車
日前,我們通過國外媒體了解到,戴姆勒集團將投資高達100億歐元(約733億人民幣)用于純電動汽車開發項目,并計劃在2025年前相繼推出多達10款基于相同平臺打造的純電動汽車,實現純電動車銷量占到總銷量15%-25%的目標。
日前,戴姆勒研發主管托馬斯韋伯在接受外媒采訪時表示,戴姆勒集團將在2025年前相繼推出多達10款基于相同平臺打造的純電動汽車,而為了實現這一計劃,公司將投資高達100億歐元(約733億人民幣)的資金來幫助研究。他還表示,未來將有3款純電動新車屬于smart品牌,由于電池技術的進步,新車的最大續航里程或將超過700公里。(來源:汽車之家)
6、英國宣布投資480億美金用于電動汽車
近日外媒報道,英國政府將投資約合484億美元提高電力供應能力、電動車研發項目以及電力的基礎設施建設。
英國財政大臣稱,可靠的電力傳輸是經濟增長和生產力發展的根本,這也可以建立我們自主研發純電汽車的競爭優勢。此外英國還會在高速上重點建設電力設施。(來源:中關村在線)
7、“共享單車”沖擊“分時租賃”?
不管是汽車分時租賃,還是共享單車,單靠租賃都難以實現盈利。
這邊網約車燒錢大戰剛以滴滴、優步合并落下帷幕,那邊以摩拜單車為首的“網紅自行車”旋風開始刮起,傳統汽車再次站在風口浪尖之上,成為被沖擊的對象。2016年廣州車展上,“共享”與“智能”、“低碳”、“互聯”一起成為關鍵詞,被反復提及。主流傳統汽車企業明確表態,要在移動出行領域發出自己的聲音。新近崛起的共享單車,作為移動出行的一部分,自然也成為汽車企業關注的對象,關注其對出行、交通、汽車產業鏈帶來的影響,尤其對汽車分時租賃的影響。
文/圖 廣州日報記者周偉力
共享單車成“網紅”
今年4月,共享單車登陸上海,隨后擴散到一線城市。在廣州城區,尤其是地鐵站沿線也能看到其身影。相比于汽車,共享單車無需停車位、使用成本低,低碳環保。共享單車還無需停車樁、無需辦卡、隨掃隨走。打開手機客戶端,通過地圖找尋單車,也是用戶所喜聞樂見的。
不開車,不叫網約車,騎輛共享單車,已經成為城市街道新的風景。因為能解決人們“最后一公里”的痛點,各種風險投資蜂擁而入,除摩拜之外,還有OFO、小鳴單車、優拜單車等。公開資料顯示,2015年摩拜和OFO均先后獲得數百萬元的融資;9月30日,摩拜單車宣布完成了1億美元C輪融資;10月10日,OFO宣布完成1.3億美元C輪融資。10月8日,“小鳴單車”宣布已完成1億元A輪融資。支持者認為,共享單車在于打破傳統,不再局限于休閑、娛樂與健身,而是要與公共交通、私家車出行和網約車并駕齊驅,成為將來城市智慧交通與智慧出行的一部分。
共享單車沖擊汽車銷售
共享單車的崛起對現有汽車廠商并不是好消息。網約車已經給汽車銷售帶來巨大的沖擊。以滴滴出行為例,截至9月,合并優步之后,滴滴出行月活躍度用量達到3648萬,日均訂單超過1800萬張。這表明,除與出租車服務產生直面競爭之外,網約車還從根本上改變城市居民的出行方式。
《車天下》記者測算過,在中國擁有一輛普通汽車,包括燃油、維修、停車位、保險、車船稅等日常費用,每天的開銷可以使用5~6次中短途網約車。對于手頭拮據的年輕人而言,使用網約車顯然更合適。年輕人推遲購買人生第一輛車,連現有車主也減少自己開車頻率。
五年前,網約車崛起之初,傳統汽車企業認為,私家車的舒適性和私密性,是網約車所不具備的。私家車的優勢仍在,網約車只是出行方式的一種補充。五年過去,傳統汽車企業不得不承認“看走眼”,開始重視共享。廣州車展上,大眾汽車宣布在移動出行方面,已經先后與多個商業伙伴達成戰略合作意向。此前巴黎車展上,寶馬發布以“自動化、互聯化、零排放和共享化”為特征的數字化戰略,奧迪也發布未來出行共享的戰略。
“大出行”成熱門話題
經過五年發展,網約車已經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清晰可見的盈利模式。相比之下,共享單車仍面臨管理復雜、盈利難、“太難騎”等挑戰。為減少維護成本,共享單車多采用實心胎和高剛性材料,騎行顛簸、騎行舒適度遠低于預期。
在如何盈利上,摩拜、OFO都表示,僅靠自行車本身,難度巨大。共享單車的機會在于積累大量用戶和流量,與政府合作,成為城市公共交通“大出行”的一部分,再打通后盈利模式。所謂“大出行”,即基于大數據分析下的城市交通,提高馬路使用效率的同時,還兼顧低碳環保。廣州車展上,智慧車載互聯成為標配,與概念車一起出現在展臺中央。其中,較為新鮮熱辣的有斯巴魯EyeSight駕駛輔助系統、沃爾沃Pilot Assist II駕駛輔助系統、本田的Honda SENSING安全超感系統、Honda CONNECT智導互聯系統以及傳祺智慧3.0。
目前,車企還沒有想好如何與共享單車對接,仍處于觀望狀態。共享單車本身也沒有切入到汽車領域的計劃。雖然同為“大出行”的一部分,但雙方仍沒有找到合作的切入點。不過,車企早已試水分時租賃,希望5年內能大面積普及。對于共享單車而言,汽車分時租賃是很大一個威脅,反過來,共享單車的高效便捷是汽車分時租賃所不具備的。
高成本 盈利難
目前共享單車風生水起,襯托著分時租賃的落寞。去年開始,越來越多的車企、社會資本以及創業公司都在加碼分時租賃市場。上汽集團成立e享天開分時租賃公司,北汽去年10月就與富士康組建電動汽車分時租賃公司北京恒譽,力帆集團推出盼達用車分時租賃項目。包括微租車、一度用車、蘇打科技等創業公司也先后獲得了資本的青睞。奇瑞也與首汽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推動汽車共享,打造分時租賃。
繁華過后,一地雞毛。最近半年,汽車分時租賃又開始銷聲匿跡,訂單量、用戶數和用戶認可遠不如預期,企業和集團之間獨立作戰,行業前景愈發顯得模糊。業內人士告訴記者,許多公司打著分時租賃的旗號,其實只是在做概念。分時租賃要獲得市場認可,需要做到隨借隨還,數量多,網絡密集,足夠便利,但在大城市停車位如此緊張的背景下,綜合成本等各方考慮,實現起來難度巨大。
以一般新能源汽車補貼完后的平均價為9萬元算,如果要在3年收回成本,每月單車成本在2800元左右,加上充電費、停車費,按一天3次的出租頻率,一小時得60元才能保持盈虧平衡,但是這個價格消費者不能接受。相同問題也出現在共享單車上,摩拜單車成本高達3000元,在不改變收費規則的情況下,也至少需要33個月才能盈利。改變收費標準又會流失用戶。好消息在于,由于有“網紅”身份傍身,共享單車并不缺錢。但高昂的成本和低廉的價格永遠是不可調和的矛盾。
不管是汽車分時租賃,還是對共享單車,單靠租賃都難以實現盈利。專家認為,應著眼于模式和業務的創新,比如通過車身廣告、大數據變現獲得收益,通過與酒店、物業公司合作等尋求新的利潤點等。在行業尚未培育的階段,在景區、大學、企事業單位的場景化應用有助于加速落地和推廣。
8、威馬新能源汽車落戶溫州市甌江口,一期投資67億
11月23日上午,威馬汽車在溫州甌江口產業集聚區舉行了威馬新能源汽車智能產業園開工奠基儀式。
威馬新能源汽車智能產業園集智能制造、智慧物流、零部件柔性化配套、自動駕駛試驗四大功能。園區總占地約1000畝,一期固定資產投資67億元人民幣,一次規劃,分步實施。2016年起,零部件配套工廠和自動駕駛試驗區先行開工,未來全部達產后,將擁有年生產20萬臺新能源智能汽車的生產能力。目前威馬汽車已經在溫州組建了150人的專業團隊,負責工廠建設及工業4.0柔性化制造的配套落地。(來源:騰訊汽車)
9、特斯拉用太陽能為全島發電,充滿只需7小時
據國外媒體報道,特斯拉剛剛在本周一完成26億美元股票收購太陽能公司SolarCity,馬上就公布一項重大的太陽能項目。SolarCity在美屬薩摩亞群島上的塔烏島(Ta’u)部署了太陽能電池板和儲能電池,能夠為島上居民生活提供全部電力。
SolarCity在島上部署了一個能夠產生1.4兆瓦的太陽能發電微型智能電網,幾乎可以提供島上600名居民生活所需全部電量。這個微型電網包括5328塊SolarCity太陽能電池板,并使用了60個特斯拉Powerpacks電池來存儲電量。
微電網可以在3天沒有日照的情況下為島上居民提供全部電力需求,整個電網中的電力7個小時就可以再次充滿。當地企業以及醫院、警局、消防局等必要服務部門全部使用太陽能供電。(來源:TechWeb)
以上圖文均轉自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