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國內首個汽車互聯網生態平臺"大圣車服"上線
南方日報訊(記者/郭家軒)在廣州車展到來之際,11月19日,大圣科技汽車互聯網生態平臺上線發布會在廣州舉行,國內首個汽車互聯網生態平臺大圣車服也正式宣告上線。據悉,大圣車服汽車互聯網生態平臺將著力實現新車銷售、二手車交易、車后市場,以及汽車金融保險等車市場全方位服務。
今年6月8日,廣汽集團、樂視股份和眾誠保險合資成立了大圣科技,并承諾將打造汽車互聯網生態圈。從用戶需求和痛點切入,發布會當天大圣車服率先啟動了新車平臺和車生活平臺,并基于用戶行為,推出了融合六大場景化消費模式的新車電商。
據記者了解,優先上線的新車平臺和車生活平臺還僅是其生態圈的部分環節,未來三年大圣車服預計將完成整體生態布局。
根據規劃,明年上半年大圣車服將發布智慧零配件商城,面向B端和C端用戶全面開放,將全力打造集合日系、美系、歐系、德系以及自主等全品牌、全品類的零部件電子目錄庫。該目錄庫的完善將極大優化零部件訂購準確度和效率,推動整個汽車后市場的發展。
縱觀全行業,目前尚未有平臺將新車、二手車、車后市場等生態圈各個環節真正打通。單一的服務體驗,導致用戶價值缺乏。同時,汽車集團加互聯網公司,和金融保險公司合資共建的互聯生態模式仍屬業內首創。
“大圣車服將借力廣汽強大打通垂直產業鏈的能力和樂視深厚的互聯網基礎,再加之眾誠保險的保駕護航,將推動現有的汽車服務平臺的變革升級。”大圣科技CEO鄭景亮表示,同時,大圣科技也將回歸到商業與服務的本質,創造性地串聯、整合產業資源,打造國內首個真正的汽車互聯網生態平臺,重構汽車生態圈,真正意義上推動汽車產業互聯網化發展
2、想知道電動汽車怎么換電嗎?“手拉手”戶外融合環保電動行啟動
南方日報訊(記者/周豫)11月19日,由團市委指導,廣州供電局有限公司和廣州市少年宮聯合主辦的“手拉手”戶外融合之環保電動行活動在廣州市第二少年宮正門外廣場拉開帷幕。此次活動將“關愛特殊兒童”的公益理念與綠色能源的環保理念相結合,在倡導環保、低碳、綠色、健康出行及生活理念的同時普及新能源知識,也希望通過活動將“互助 有愛 平等”的正能量傳遞給廣大市民。廣州供電局有限公司、廣州市少年宮、華工師范大學志愿者、少年宮特殊兒童代表以及其他學生家庭代表等共計200余人參加了當天的活動。
位于珠江新城花城大道東賽馬場南門西側的南方電網電動汽車體驗中心是廣州市首個建成的電動汽車體驗中心。其占地面積1910平方米,內設電動汽車充換電營業窗口、智能家居展廳、播放影視廳、換電展示廳、電動汽車充電樁及監控中心,也是全國唯一一家集參觀與體驗功能于一身的綜合性新能源電動汽車展示體驗中心。
“不僅參觀的項目有趣,我們還能親身體驗,孩子們也都很喜歡,很有意義。”參與活動的家長張女士表示。活動當天,市民們在體驗中心工作人員帶領下近距離觀摩了電動汽車充換電過程、實地了解充換電設施及電動汽車的實時運營情況、現場體驗了智能家居展示。期間還設置了現場互動和問答小游戲環節,讓參與者能更深入地了解綠色能源、電動汽車體驗中心的有關知識。
3、湖北:荊門市將增百臺純電動公交車,年底前上線運營
記者2016年11月17日下午召開的市客管處提升公交服務座談會上獲悉,今年本市將新增100臺新能源公交車。
目前,中心城區現有公交車589臺,公交線路27條,線路里程447.5公里,年運輸旅客9000萬人次,建有公交站點760處(其中站棚362處)。2013年至2016年,市公交集團籌資1.6億元,對老舊車輛進行了更新,我市公交車況位居全省前列。目前,中心城區運營的公交車均為清潔能源車(天然氣公交車和氣電混合車),其中,空調車373臺,占全部車輛的64%。今年,公交集團將采購100臺新能源公交車,據悉,這批公交車為純電動車,將在年底前上線運營。(來源:電動汽車資源網)
4、一汽-大眾奧迪攜多款新車型震撼亮相2016廣州車展
11月18日,一汽-大眾奧迪攜20余款重磅車型登陸第十四屆廣州國際車展。奧迪A6L e-tron量產車、奧迪Q7 e-tron正式亮相,標志著一汽-大眾奧迪初步完成了e-tron家族布局;全新奧迪A4 allroad quattro也在本屆廣州車展上亞洲首發,共同見證奧迪品牌的創新科技與前瞻視野。
“中國新能源市場已經進入重要發展階段,消費者對新能源車型接受度大幅提高。” 一汽-大眾奧迪銷售事業部執行副總經理荊青春表示,“本次車展奧迪Q7 e-tron與奧迪A6L e-tron的亮相,讓一汽-大眾奧迪豐富了新能源車型產品布局。今年是一汽-大眾成立的25周年,也是奧迪品牌進入中國的第28年,一汽-大眾奧迪在為中國用戶帶來卓越產品性能的同時,始終以面向未來的創新科技構建更加美好的汽車生活。”(來源:蓋世汽車綜合)
5、山西:呂梁新增純電動公交車突破300輛
2016年,省政府給呂梁市下達的新增、更新公交車輛目標任務50部,新增公交運營線路里程80公里,總投資2400萬元。截止10月底,該市共新增、更新新能源公交車輛307部(其中:市區30部、交城36部、文水30部、汾陽110部、孝義50部、方山10部、交口30部、興縣11部),柴油車輛2部,新增公交運營線路里程207公里,總投資5650萬元,三項目標任務都翻倍完成。預估年底全市新能源純電動公交車輛將會突破400部。(來源:電動汽車資源網)
6、廣東湛江首批電動汽車充電樁投入使用
15日,赤坎供電局寸金營業廳門外的兩個電動汽車充電樁成功通過調試驗收,正式面向公眾運營。這是廣東湛江地區首批投入運營的公共充電樁,將有效推動片區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來源:湛江日報)
7、雪佛蘭Bolt電動汽車獲美權威雜志年度車型獎
據美國媒體11月15日報道,2017款雪佛蘭Bolt電動汽車榮獲美國權威汽車雜志Motor Trend評選的 “年度汽車”稱號。該獎項日前在洛杉磯車展上揭曉。(來源:環球網)
8、馬自達加入電動汽車戰局:2019年銷售首款電動車
11月17日下午,馬自達汽車公司CEO表示,計劃在2019開始銷售電動汽車,此舉將使馬自達在日本加入競爭,并在海外面臨苛刻的排放標準。馬自達CEO小飼雅路在集體采訪中說,“我們已經定下目標,在2019年實施北美洲的零排放車輛(ZEV)法規,”他指的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和其他一些州已要求提高零排放汽車銷售比例。(來源:新浪科技)
9、2016國內外鋰電池行業發展情況分析
根據IIT的統計數據,2005至2015年,全球鋰電池總需求量8Gwh增長到57Gwh,市場規模從56億美元增長到221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分別高達21.7%和14.7%;預計2025年全球鋰電池總需求量和市場規模將分別達到184G wh和363億美元,未來十年復合年增長率預計分別為12.4%和5.1%,將繼續維持在較高水平。
在此期間,我國鋰電池市場規模亦不斷提升。據統計預測,2011至2015年間,中國鋰電池產量從12Gwh增長到46Gwh,增長了2.8倍,預計2016年將達到70Gwh;中國鋰電池市場規模亦從2011年的277億元增長到2015年的850億元,復合年增長率高達32.4%,預計2016年市場規模將達1220億元。
隨著消費電子及新能源汽車行業形成全球化采購和資源配置格局,鋰電池產業正逐步向中國等發展中國家轉移。中國等發展中國家在全球鋰電池行業的地位迅速提升。在動力鋰電池方面,由于中國政府大力支持、市場空間廣闊、相關上下游行業配套等因素的共同影響,中國動力鋰電池企業在全球動力鋰電池領域已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市場份額迅速增長。而從2011至2015年的數據來看,中國市場份額增加了15個百分點,預計未來幾年仍將有一定的提升空間。
從全球市場來看,松下、三星、SDI、LG、ATL、比亞迪、索尼等前幾家領軍企業市場份額最高,且其合計在整體鋰電池市場的總份額已達較高水平。(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
10、創新驅動,綠色發展”全球首款混合動力礦用車首發
DF45E混合動力礦用車的研發歷時兩年。2015年,國創新能源研究院與東風重工成立專項開發小組,組成數十位行業專家和百人研發團隊,以解決采礦企業發展困局為目標,依托國創新能源研究院在新能源領域的國際先進技術,發揮各自的專業技術優勢,以礦用車與新能源動力系統兩項關鍵技術的融合為基礎,經過600多天的技術攻關和長時間路試試驗,于2016年11月成功推出首款新能源礦用車暨東風巨無霸DF45E混合動力礦用車。
DF45E新能源礦用車,采用礦車專用底盤,車長8.8米,寬5.1米,高4.2米,自重34噸,額定載重45噸,最大載重60噸,最大爬坡度達到30%,是名副其實的車中“巨無霸”。
據國創動力與東風重工聯合試驗數據表明,在重載上坡工況下,DF45E混合動力礦用車比傳統礦用車節省燃油50%-70%;在重載下坡工況下,通過制動能量回收系統,完全可以實現依靠純電動驅動模式高強度運行,大幅降低油耗;車輛出勤率達到85%以上。如實現該車輛單臺330萬噸公里年度運力,與傳統車相比,全年可節約燃油費80余萬元,累計三年節約的燃油總費用,與DF45E混合動力礦用車的采購成本相當,經濟效益極其可觀。
新能源礦用車動力總成技術方案采用超長壽命、超高安全、超大倍率充放電以及超寬溫度適應范圍的新型超級鋰電池。這種新型鋰電池具有20,000次以上循環壽命的優異性能,滿足了整車高強度連續使用和10年及以上車輛使用壽命需求;新型鋰電池自身所擁有的抗短路保護和抗穿刺保護能力,真正實現動力電池不起火、不燃燒的高安全特性,確保整車在礦區內的高效安全作業;新型鋰電池超大倍率充放電性能有效解決了礦用車重載爬坡所需的大功率輸出和制動能量高效回收問題;新型鋰電池超寬使用溫度范圍特性完全滿足礦用車輛在超低溫(零下30攝氏度及以上)或高溫(零上50攝氏度及以下)地區作業環境需求。(來源:電動汽車資源網)
以上圖文均轉自互聯網。